今天在臉書上看到一則貼文
主題是【AI 內容:讓你走向平庸的超級下策】── 停滯就算了。更慘的是隱性退步
我來導正一下視聽,以免影響多數想要前進的人
其實不用吵,也不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沒有甚麼“一定”的事
要看你是甚麼目的,甚麼用途,還有你怎麼做而定
這可是依據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腦神經科學、運算思維等相關理論得出來的結果,
我來舉個例子:
在刻意練習那本書也提到,例如籃球,我們會做分部練習,練單一技能、會作競賽練習,練交錯混和運用的技能;在教育上,我們也會為了容易學習,練單一技能,例如練抽象化能力,抽取段落大意、關鍵字及文章重點,這時候將不相關的雜訊排除,例如找文章來練習,用AIGC產生文章,讓孩子專心在練習找核心重點,再給AIGC檢查評論,這樣對練,可以達到快速的單一技能學習成長,有何不可,這不就是分部練習,也是心流的運用,完全符合各種理論而且又接地氣,不但完美的個別化學習,還解決老師人力時間完全不足的問題;
然後也會給主題型的練習(交錯練習),甚至孩子成熟一點或上了國中以後,給予大量的批判思考練習才有意義,因為他有了基本的閱讀基礎
但是,如果你只是把工具丟給他,他本能就只會用AIGC 來產生答案偷懶,因為偷懶是人性,
所以強大的工具給心智未成熟的人(我不單指小孩),沒監管容易出事
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
任何工具都可以用在好或壞的方面,看你怎麼用而已
工具沒有是非,事件本身也沒對錯,全看你自己的念
“像由心生,境隨心轉”
身為老師
任何工具都能化為助力才是很棒的老師
所以刀能殺人,也能救人,我會選擇拿他來救人
(合十)
我還跟世界最有名的心理學家聊了一下,聊天紀錄在此,真的有趣
https://chatgpt.com/share/672235b6-cc34-8008-86da-b6b80120f75a?fbclid=IwY2xjawGPGYlleHRuA2FlbQIxMAABHVYs6nI8qYnW0Ho9vY_2uLz2LuaNytk_bkTB8dl31-NAS9-JsLDMgXFu9Q_aem_aymv0umA9JIbBpMSnM9oXw
為了證明我講的我剛剛還去perplexity一下他可是很支持我的
====以下是他給的相關內容=====
教育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
1. 刻意練習理論
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是由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提出的理論,強調專注於特定技能的練習以達到專業水平。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體育運動,如籃球,也適用於學術學習。您提到的分部練習和交錯練習正是這一理論的具體應用,透過有針對性的練習來提升學生的能力。2. 心流理論
心流(Flow)是由心理學家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一種心理狀態,當人們全神貫注於某項活動時會感受到的愉悅和滿足。透過設計合適的學習活動,例如使用AIGC生成文章來集中注意力,學生能夠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腦神經科學
3. 神經可塑性
腦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具有可塑性,能根據經驗和學習進行改變。這意味著透過適當的練習和工具使用,學生的大腦結構和功能可以得到改善。因此,利用AIGC等工具進行針對性練習,可以促進學生在特定技能上的發展。運算思維
4. 運算思維與批判思考
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它強調分析、設計和實施解決方案。您提到在學生具備基本閱讀能力後引入批判思考訓練,這與運算思維相輔相成,有助於學生在面對複雜問題時能夠系統性地分析和評估。工具的雙面性
您提到“工具沒有是非”,這一觀點與教育哲學中的工具中立性(Tool Neutrality)相呼應。工具本身並不具備道德價值,其影響取決於使用者的意圖和方式。強調教師在使用工具時的引導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技術資源,而不是依賴它們來逃避思考。總結來說,您的觀點得到了多個教育理論的支持,這些理論強調了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工具的重要性,以及教師在引導學生有效使用這些工具方面所扮演的關鍵角色。https://www.perplexity.ai/search/wo-xiang-jiang-yi-xia-zhe-jian-dI4bk_dKTwehXFoHZldO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