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競賽的現況與對教育的意義
在多年的資訊科技領域教學經驗中,學校常常會需要有成績做為績效的宣傳,因此會要求老師參與各項競賽,尤其是縣府教育處特別重視的項目,部分老師也希望能指導學生得獎以利自己的積分、調動、或是捍衛在學校的地位,而學生能在競賽中獲獎,除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外,甚至是提供了升學的加分,也部分滿足了家長的虛榮,提供可以顯擺的內容,當然,也成就了孩子成功的機會。
然而目前的資訊科技類的競賽項目繁多,公部門的競賽有國教署的生活科技競賽、資訊科技競賽、科技任務賽、資訊科技司的全國貓咪盃競賽、全國的發明展、動力機械獸競賽、各縣市的更是五花八門,有硬體的機電整合競賽、創客創意賽、能源科技競賽、自走車類競賽、四軸飛行賽、也有純軟體的各類程式設計競賽、檢定型過關型競賽,更有教育類的科技教育教案賽、創客教育應用賽;此外民間的競賽更是多元,例如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的智在家鄉、廣達教育基金會的游於智、索尼(SONY)的創意科學大賞、勁園國際的邁客盃、智高的機關王、科丁聯盟的SCRATCH校際PK賽、SCARTCH闖關競賽...等等。
如此多的競賽項目卻常常讓科技老師疲於奔命,讓家長與孩子無所適從,於是坊間出現許多宣稱可以教授運算思維或始能提升孩子新課綱能力的補習班,甚至有家長為了孩子的升學加分,除了刻意讓孩子針對競賽補習,還加請專業教師輔導專案製作,以提升學生在競賽中表現,導致疲於奔命的公立學校科技資訊教師,花了許多時間輔導孩子,而成績卻被補習班教育出來的競賽選手所打倒,喪失了教育動力,且對科技教育的未來憂心忡忡,而當你細細檢視公立學校老師們的教育,和補習班老師們的教學,卻會發現其中並非都是教育成分居多,公立教師缺乏的是時間、競賽的針對性指導,與新課綱的核心的認識,而補習班則是歪曲了家長對新課綱理解,機械式的訓練著針對競賽的手法;不管是哪一種,似乎都對遠大的教育理想與新課綱真正的核心有著不少的落差。
即使現況如此,我們依舊看見公立學校老師們的熱情,尤其是用其對教育的熱忱,與看見科技教育核心的犀利眼睛...
作為科技教育的方向的引導與成果檢驗
大家常常罵考試領導教學,但卻忘記了要應用考試來領導教學,尤其是偉大英明的長官們和教育業務的承辦人們都忘了這個最好用的功能,以往的教學或推廣,通常是由上而下,但是現場第一線的老師經常因為行政太忙而無暇分身,忘了常常要抬頭看一下方向、往了常常要精進自己、更忘了要常常為學生調整教學,所以由上而下的政策,通常變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不變應萬變、或是實在沒時間改變的無奈。
幾個推動的重點:
- 主辦單位的認知、創意、責任感、執行力,活動與競賽的形式、競賽命題內容和專業評審...等,為這整件事的核心所在;例如109年開始的全國貓咪盃改採封閉式命題,指定範圍或是施作的面向及重點,讓孩子無法只練一招就胡亂套用,而且在有限度的自由裡發揮創造力,評審也比較容易掌握。
- 競賽同時可以了解教育市場現況及走向,例如學生的程度、科技教育的普及率、民眾的接受度等;競賽到了一定的時間便會升格,從大家都不知道怎麼比,到大家熟悉規則慢慢精進,以貓咪盃為例,109年以前各縣市各自為政,知道秘訣的永遠能得到好成績,不知道的永遠拿不到好成績,109年我在網路上公布多年的觀察與評審心得之後和應賽技巧之後,110年的全國貓咪盃競賽修正了許多新的措施,讓競賽更為客觀公正後,最後的大絕招公布各縣市得獎統計表,剎那間,各縣市開始認真對待甚至計較,進而重視起競賽選手的培育與訓練的走向,因此在110之後的各縣市的縣市初複賽,在協助評審的同時,就發現學生的程度普遍提升,開始使用許多高級技巧,而111年因疫情關係將採用遠距競賽的作法,使得從來未曾參加競賽的澎湖縣也開始辦理縣賽,推廣普及。
- 競賽的方式會帶領科技教育發展的面向:
- 需要普及擴展:民間單位辦理的各項競賽,以團隊式的類球賽PK競賽方式,例如校際盃團隊PK賽、以過關人數比例為KPI的校際科技力競賽,限制參與人數越多、比例越多越好,容易拉高普及率;另外廣設營隊行競賽,體驗科技美及利用團隊合作及競爭學習,也是一種推廣很棒的方式,例如PTWA的自走車營隊;此外類科展發表型的創客賽一樣會有擴展大眾視野協助推廣及普及的好功效。
- 需要拔尖:通常這是沒有策略的公家單位最喜歡辦的競賽,對於習慣追求成績文憑的台灣父母簡單、暴力、有效,例如資科司辦的貓咪盃程式競賽,已經逐年演變成拔尖的競賽,對於沒有安排規劃的縣市承辦,就會簡化成粗暴拔尖的競賽,但是對於有教育規劃的縣市承辦而言,會依最終要的結果,提前規劃於縣市辦理初賽複賽,並提供相關的競賽訓練讓有意願的學校或學生來成長,並安排進入縣市教育的教學規劃中,成為教學的日常,
- 需要創意:真正校驗實力與落實創造力的黑客松式競賽,例如宜蘭縣近年的機電競賽,採現場公布題目,提供多元的零組件,自由選擇軟硬體與想發展的創意並在短時間內實作出來,這充分考驗了老師平日紮實的訓練,包含了該領域的技能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充滿創造力的設計思考,但是,此類競賽隊承辦人而言,充滿挑戰,包含充分理解孩子程度、多元的設備材料準備、命題及評審的走向與專業評審的邀約;而發明展、創客展之類的競賽也有開發創造力的功效。
- 需要檢核能力:國教署辦的各項競賽,包含生科競賽、資科競賽,或是民間的POWER TECH競賽、機關王競賽,此類競賽重點都在重現學習過的技術與臨場解說反應等,就像個領域的期中期末考,就是成就測驗而已,是筆者最不喜歡的競賽方式,充分體現了工業時代的教育模式。
幾個待解的問題:
- 主管教育機關的單位是教育處,教育處是的長官和科員是公務員,所以教育辦起來究竟是教育思考還是公務思考這會是成敗所在...但這是台灣的制度問題可能暫時無法改變,除非有見識的人,上了足夠高的位置可以推動改變。
- 官僚體制的負面影響:公務單位權力層層下放,縣長→處長→科長→執秘→專員,一般而言,教育處的人有幾種身分,正式或約聘僱公務人員、專案發展的借調老師、待分發的校長、和出包列管的人員,因此,這條鍊上如果都是同仇敵愾有共同目標且可以正常運作的的成員,應該就可以順利成功,但是通常...中間有地方會卡住,甚至影響下面的運作。
- 勞者多能和能者多勞勞逸不均現象影響了大家的向心力、拼命收割的長官和急功近利的下屬、會叫的有糖吃的會推的免做事,懂的沒權、做事的沒有策略不懂方法...等,這類積累多年的弊病到處都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